資料介紹
為更好交流核電站設計、建造、調試、運營創(chuàng)新技術,探討最新科研成果,分享應用經驗,中國電力科技網于10月17-19日在寧波召開年會,邀請24位專家演講,分別參觀三門核電站、秦山核電站。全程實況錄像內容:
1. 主辦單位致主題辭:中國電力科技網處長周麗
2. 會議主席致辭: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(汪映榮宣讀)
3. 中國發(fā)展核電幾個問題的思考: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
4. 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做中國人自己的核電——CAP1400: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(fā)電分會秘書長汪映榮
5. 美國先進反應堆業(yè)主——運營商要求指南適用范圍研究:大唐集團核電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管理部主任/高級工程師張慶春
6. 院士、專家對話:于俊崇、張慶春、李言瑞、周濤、何少華、馬仕洪、毛曉明、林士耀
7. 我國核能發(fā)展的地位、作用及前景: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言瑞
8. 高輻射環(huán)境下特種維修:中核集團首席技師何少華
9. 中子輸運設計與安全評價軟件系統(tǒng)SuperMC: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俞盛朋
10. 數(shù)字化儀控在AP1000應用 :中核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設備管理處副處長/高級工程師馬仕洪
11. 當前小堆發(fā)展問題及思考: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728院總體技術部主辦/高級工程師付在偉
12. 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和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: 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/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李軍
13. 18MND5/309L異種合金焊接研究: 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/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茂龍
14. 核電廠運行許可證延續(xù)論證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: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壽命管理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向兵
15. 人員可靠性分析與人因工程結合 :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堆芯設計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仇永萍
16. 自然循環(huán)下蒸汽發(fā)生器的流量漂移特性分析 :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/教授周濤
17. 核電特種維修技術研發(fā)及工程應用 :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四所特種設備研究室副主任/副研究員李潮偉
18. 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核電廠事故診斷研究 :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慧敏
19. 核電站的火眼金睛-智能監(jiān)測 :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設備管理部主任工程師/高級工程師毛曉明
20. AP1000世界首堆常規(guī)島設計 :華東電力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/高級工程師姜震
21. 海上核能應用運維保障分析: 中船重工集團七一九研究所海洋核動力平臺研究室副主任工程師/高級工程師許懷錦
22. 核電站取水安全探討 :國核電力規(guī)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務部資深設計師/高級工程師劉召平
23. 嚴重事故熔融物滯留試驗技術探索: 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先進核能所主任工程師/博士裴杰
24. 壓水堆核電站蒸汽發(fā)生器(sg)三維高保真熱工水力研究 :西安交通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王明軍
25. 中廣核華龍一號控制閥關鍵參數(shù)及國產化實踐: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設備采購與成套中心項目管理分部設備副經理/高級工程師許德忠
26. EAST托卡馬克上的核測量診斷: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課題組長/副研究員林士耀
27. 專家答疑、心得體會: 相關專家、與會嘉賓
28. 開心一刻 :相關專家、與會嘉賓
29. 參觀三門核電站、秦山核電站 與會嘉賓